
Twitter每日推文量在5亿条以上,浏览量超2000亿次,用户每天观看推文超300条。
同时,它也精准地将每个人锁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封闭、偏执。
这人每天看着论坛的更新内容,越发情绪高涨,自认为得到了更确切的佐证,并为此沾沾自喜。
可是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互相认同、互相肯定,并经过长期的交流之后达成共识,认为世界确实只有井口这么大。
而“算法”的产生又加剧了这个现象:人类对推荐过来的东西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
随着算法的出现和日益强大,整个社会开始出现“过滤气泡效应”和“回音室效应”。
算法在了解你的偏好之后,主动过滤掉与你偏好相悖的信息,让你仿佛处于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看不见其他的信息和观念,变得越来越狭隘。
在算法为你定制的空间中,你听到的都是对你意见相类的回响,你会逐渐认为自己的看法代表主流,其他观点都是错的,长此以往,你的视野越来越狭窄。
一旦被算法操控,人就会失去自我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和了解不同世界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避无可避,我们更要让自己保持辩证思考的能力。
一边说小学辍学的曹德旺身家百亿,一边举例多少高学历学霸沦为外卖员。对于这些低学历成功人士的事迹,他如数家珍,十分向往。
我一点开视频,就闻到一股营销号的味道,都是一些为了博眼球而扭曲事实的内容。
当缺乏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时,人们的逻辑思维就会被算法吞噬,不知不觉中失去判断力,很容易被煽动、被利用。
不想努力的人,总能刷到劝人躺平的理由;不想上进的人,每天看到的都是拼搏无用的信息。
他们宁可沉溺在“幻象”里,也不愿意看到“真相”,因为“幻象”比“真相”看上去美好。
那些话乍一听醍醐灌顶,实则只是一味迎合你的惰性,引导你以自洽的方式安于底层。
在这世上,99%的底层人把毒鸡汤当真理,追求的是情绪安慰,从而慢慢废掉。
在信息传播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让自己愉悦的领域,时间一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极端。
算法推荐,把大量相同的观点、同质化的内容投喂给我们,让我们的认知不断被固化,偏见不断被加深。
蔡康永说过:如果你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就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
⼀个⼈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事,并行不悖,才是第⼀流智慧的标志。
在小圈子里面的同一种看法,不断被肯定,不断被重复,不断地互相传播,并且排斥异见,最终导致这个圈子里的人,困在自己的算法中。